我是企业的一把手,开创者,目前的实质负责人而且八年来我一直在管理一线,我一直在做管理,而不是做投资,做各种项目。
我从 2008 年起创业。
不过后来我就改称为做买卖,我用八年的时间,做了一家经营性现金流不差,每年有稳定净收益的企业。
现在年营业收入大概在 1000 万元人民币左右,在第三产业服务业,算是比较普通的中小型企业。
我对创业企业的第一条管理经验是:做好财务。
小企业一般财务有不少是外包的。
革新型企业可能刚开始会计和审计水平就非常高。
但大家公司虽然小也不新,但一上来就比较看重财务,我一直用净收益和经营性现金流的数字,来逆向需要全步骤。
财务报表是很智慧的一套创造,我是文科生,在做企业第三年才意识到这一点,从此以此为圭臬。
我感觉不少小企业的老板,并不了解我们的公司赚钱吗,赚了多少钱。
由于连确定营业收入这件事都没做好,不了解是签了合同算营业额,还是按项目进度算营业额,还是根据开票算营业额,或者是收款。
我的问题是,你签了 100 万合同,当年花了 120 万,收了 30 万的款,你赚了多少钱。
但不少小企业老板是回答不好的。
这就是财务报表的作用。
定下来净收益和经营性现金流两个指标。
就开始往下分解,进一步定销售任务和收款任务。
全公司每人头上有指标。
一把手不要太有做事能力,重点是能管好指标。
现金流方面,其实大企业的出账日很值得学习,大家虽然是小公司,但摆脱了那种拖欠上游提供商钱款的思路,没钱不给,有钱的时候一口气付清。
与之相反,大家譬如说欠上游货款 50 万,大家会与之谈判,拆解为一年还清,会在每一个月给 5 万,而且在每一个月 30 号支付。
如此公司每一个月的支出量都是可以预测的。
有若干的时间都无需考虑资金问题。
如此综合财务本钱也是最低的。
因为出过岔子,居安思危,大家的企业每年都是分红的。
除去购房等投入以外。
我将我的现金资产维持在 100 万之上,以确保公司出现流动不足的时候借贷给公司(私人账公家账坚决分开不说了)。
伴随大家公司渐渐的好起来。
我开始注意考虑企业的资产价值。
此前除去应收账款和应对账款(应对薪资)、短期借款、长期借款、应交税金这类跟花的钱收的钱,与周转率,这类有直接关系的东西,资产负债表对我没太大实质性的意义。
目前我感觉摊开这第一张表,我得想大家企业值多少钱。
如 1 一个公司值多少钱不是办公家具,锅碗瓢盆值多少,我觉得可投资价值值多少。
作为传统行业,你能安全的赚多少钱代表肯定的企业价值。
2 企业可以用闲余资金等进行革新、技术研究,一些可以赚钱的好的商品和技术可以提升企业的价值。
第二条经验,小企业想存活,其实一定市场或销售是非常重要的 但销售管理其实非常难做。
大家有一支比较狼性的队伍,也是多年形成的。
算是龙潭虎穴都敢闯。
但这是精神层面的,是真的要一个大的团队发挥实质用途。
还是要数目管理。
大家数目管理的方法就是统计。
天天拜访了多少顾客,产生了多少需要信息,有多少 A 级顾客(1 个月内可签约)。
每一个人天天都要填报 CRM(会员管理系统)系统,录入信息。
如此销售结果就带有了肯定的规律性和势必性。
而不是依靠大的机会。
目前这样的情况和大的项目机会也不矛盾。
但保证了下限。
王健林说,管理好不是靠人,更不是靠规范,要靠科技。
我感觉有道理,小企业在财务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上是值得投入的,不过王健林投资几十个亿,大家投资几千、几万而已。
第三条经验,管理好我们的信誉资产 有些创业者里,可能本身周围朋友就非常有钱。
我不同,我的亲戚朋友多数工薪,基本没商人,家都是一点一滴存起来的钱。
我企业周转头寸不灵的时候,我要向他们借钱。
但家庭资金是宁愿不赚钱,也不想负风险的。
我借钱的经验是,绝不拖欠延期,绝对要支付利息。
宁愿企业破产,信誉资产不可以破坏。
(同时绝对不延期发薪资拖欠薪资) 不少人想坚守这种原则,但在实质实行中还是会由于事情难过关,而使用权宜的方法,拖欠之类。
如此表面上看赚了几天时间,事实上破坏了信誉资产。
开始想借钱给你,一定都是情分。
但长期的合作,一定势必是由于风险值低和利息收益。
假如周围亲戚朋友钱数比较多,就更应该妥善管理。
让其他人感觉钱在你这里,既靠谱,又能有很好的收益是最佳的。
我常说旱则资舟,不缺钱的时候,也借一些钱,以保证积累信誉。
为预防资金链的断裂。
我经商经验里面有一半是借钱学,我深知人心里面,财不入急门,银行也是嫌贫爱富。
所以我管得很均衡。
因为企业经营得时间长了,也会有人跟我借钱。
我也是这个方法,你跟我借钱必须要收你的利息,而且要打欠条,最好的朋友也是如此。
你不欠我的情,大伙是做买卖。
借 2000,3000 也是如此。
虽然我请你吃一顿饭 1000,但你的 50 块钱利息也要给。
时间长了,虽然经商多年,反而我这边没什么收不回来的钱的痛苦。
我的经商过程 我大学毕业之后一天班也没上过,贸贸然然就开了公司。
起步的时候一分钱没,是用借钱的办法开办的公司。
企业从起步的第一天就是负债的。
我家人三代里面没经商的,爸爸妈妈是技术型单位的。
我做到第三年,赚了一些钱。
公司做了一次错误投资,花了数百万做了投资,结果市场选择失误,每一个月要亏损 10-20 万。
我全家乃至朋友都是拿薪资的,无人帮得了我,银行也不可能贷款给我,于是我想尽所有方法,用社会借贷度日,后来找到了肯定商业机会,渡劫成功,过程是硬生生熬过来的。
我对这类经历回顾的时候已经感到愉悦而不是痛苦。
我感觉到人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,而是历程了足够多的生活场景。
一些考虑 从毕业以来,我八年来一直做的是一个行业一件事。
由于行业不新,我也没融过资。
我感觉一个小公司我开不成功,我也办不成大事。
所以我一直坚持没动摇过,我一直感觉任正非44 岁创业都不迟,我不必着急做一件我觉得最成功的事,我先将这个小公司开好开成功。
假如创业经历中没这一次失败的反复,或许会好一些,我同行业同水平的角逐者有的已经在新三板上市。
当然他们早干了七八年或许早先也有失败历程。
不过大家公司目前也有可取之处,由于大家公司实行力非常强,并且除去反复的那两年,一直都是高速增长。
目前企业的限制主如果我的眼界和认知,所以我上来看看。
企业能走下来,没失败砸锅,也跟所处行业不处于第一流企业竞技台有关系。
我平生最喜欢的人物是正史里的刘备,他创的业太大,所以失败率高,失败了多次。
但胜败不如格局眼界要紧。
这也是我这一步要调整的。
所谓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。
也就是刘备不屑于买房之类,本身置的就是万里家产。
要吃苦还是应该吃更大的苦。
有不少人问我干什么的,我不计划在这里介绍或者推广大家的业务。
所以用常见性的办法讲一下我的状况,如此大伙好参考也好指导: 大家公司可以存活,主如果在销售端做足功夫。
大家一是有团队,二是有销售管理职员和销售管理步骤,三是几个最好的销售人员达到什么水平呢?打个比方,都有独立在社会上拿下一个工程当包工头的本领。
在地方上一个工程是要人情练达、擅于把握步伐等等等的,但他们多年历练,可以在大家这个志向远大的企业的文化影响下维持清爽之风,还能办到这类难事。
但大家公司受限于我的眼界认知,现在格局还小: (1)是项目公司,虽然收益还可以,但边际本钱高,同时单个客单规模更不是特别大。
所以影响规模化。
(2)行业不新,是传统行业 (3)技术或服务能力缺少跟一流公司竞技的本领。
所以降维攻击在三线城市布局,攫取信息不对称的价值。
人类的一个大麻烦,在于大家没办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感情,敌人身上总有让大家喜欢的地方,大家的爱人身上总会有让大家讨厌之处。
叶芝 但假如作为小公司起步存活的方法的话,大家这种方向其实非常合适,由于传统行业比新兴行业成功率高,利基市场做起来容易存活,客单价值小、收益高对资金的周转需要就低。
但这类也是进步的瓶颈。
我在三线城市,基于我所看到的状况,和大家企业的一些具体状况,说一些对资金的认识: (1)大家维持有银行借款。
授信、长期借款的都有,规模不大,旨在积累。
银行主要面对工业企业有地皮的,第三产业借不到钱,除非拿房地产抵押。
能借到的只不过小额的信用借款,这还说的是地方银行、农商行、邮储之类。
大银行主要面对地方筹资平台、面向大型企业我了解在一些大城市会有银行设立科技支行,面向专利等进行贷款。
但在我这里没从银行对本市服务业借款的规模来看,基本解决不了大家的资金问题。
(2)为维持有一个较好的借贷关系。
我本人在 2014 年出资了肯定金额,设置了一个模式,推进几个经商或有钱的朋友一块做了资金组合,有偿借款,信誉方面的价值观一致且有事实验证,主要用于内部互助。
有一个人全职牵头经营,组合的目的是收利息赚钱。
但我目的非盈利,而主要为了预防我一个人这边出现现金流断裂。
再加上我一直维持一个小规模的储蓄(100 万)以备不时之需,目前基本上没任何问题大家公司是以前在资金上出过问题,目前资金的充足度相对高的。
我认可企业要和资金合作主如果要和专业人士合作,而不是和钱合作,主如果进入行家的圈子和行家交朋友。
邓小平和任正非都盛赞开放。
其实现在大家公司股权集中度特别高,这是由于小企业最好不要分散责任,所有些生死一个人扛着,千万不要有人分担重压,分担就有推诿。
但活下来了要进步就要有推荐的意识和计划,由于如此才是一个开放的体系。
(3)地方上更不是没股权投资渠道。
如本市财政局牵头会发行一些基金,然后社会上参与进去。
比较主要的是基础设施一类的,相对回报低一些。
高利润高风险的是面向企业的,比如农投基金,装一个龙头进去,绑一些中型企业或者是革新型的。
一个地级市,每年能有一批企业拿到相应的投资。
大基金看的是龙头,中小型企业就被顺带装进来了。
大家由于暂时未考虑股权筹资,所以没做,但对于地方的中小微型企业来看,还是有肯定实用性的。
我也参加了几次这个会议,为了预防有一天用得到。
但我更期望的是通过革新,所经营的商品得到进化成熟之后,和行家圈子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