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1年1月,胡季强出生于浙江东阳一个中药世家,外祖父曾留学日本,舅舅是国内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,爸爸妈妈也都是药学出身。
得益于家庭的熏陶,胡季强从5岁开始,就把中药方剂当唐诗背诵,7年已经把《中药学》读得滚瓜烂熟。
爸爸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一上山采药就把他带上。
不过,这所有在文革爆发后嘎然而止,爸爸由于爱提建议而扣上了一顶右派的帽子,直接被送去劳改。
从此,胡季强的命也就此改写,尽管他一到考试就是1、,却什么都靠边站。
升高中时,胡季强又是考第一,又是毫无意料之外的落了榜。
胡季强绝望了,他含着眼泪离开学校,就此拎起药箱,跟着爸爸做起了赤脚大夫。
把脉、采药、研磨、打包,胡季强一干就是3年。
本以为在村里当一辈子赤脚大夫,没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,1976年粉碎四人帮将来,隔年就恢复了高考考试。
凭着打小练就的中医童子功,胡季强一举考上了浙江医学院药学系。
药学专业难啊,光要记忆的中草植物就有2000多种,不少同学成天早出晚归,依然愁眉苦脸。
不过,在胡季强那里却是小儿科,书本上的那点常识,吃不饱。
大二那年暑假,他去了昆明。
舅舅是植物所的所长,胡季强就在舅舅的实验室做起了植物提取实验,萃取、蒸馏、过滤,也就28天,就学会了试验要点。
然而,尽管胡季强身怀十八般武艺,但在讲究出身的年代,杭州是没立足之地的,他只能退而求第二,去金华下面的兰溪云山制药厂。
说是一家制药厂,云山前身却是一家养蜂场,花粉不少,不过药品却掰指头都能数过来。
换上一般大学生,估计疯了,但胡季强却非常高兴,总算专业对口,没让去种田就很好了。
在制药厂,胡季强的职位是技术员,不过他不挑活,领导叫做什么就做什么。
1983年春季,副厂长拿了一份英文材料,要胡季强翻译,原定一个星期,结果胡季强熬了一个通宵就赶了出来。
时间一长,职员就议论纷纷,傻啊,光凭技术就能升职?没错,傻人有傻福,哪个能想到1985年常识分子会落实政策呢?那一年,不但胡季强爸爸的右派帽子被彻底摘掉,而且厂里对干部考核评选实行四化,革命化、年轻化、常识化、专业化,于是,科班出身的胡季强跳过技术科长的地方,直接当上了副厂长。
当年年底,两位老厂长先后退休,24岁的胡季强扶正,就这么火箭般地成了兰溪最年轻的厂长。
不过,厂长不是那样好干的。
摆在胡季强面前的现实是职员老化,军心不稳,商品单一。
如何解决?他第一推出了三个稳定的方案。
1、稳定队伍。
当时,厂里200号人,有一半面临退休,而剩下的100多个青年随时筹备跳槽。
需要启用青年,不然大伙都是死,胡季强把老厂长抬了出来,劝说老同事退居二线,同时,一次性提拔了20多个青年到一线职位。
2、稳定薪酬。
大伙都期盼涨薪资,可是,额度从哪儿来呢?胡季强想出的一招就是挤!他大幅压缩厂里的招待费、办公费,愣从牙缝里挤出来一块薪酬,然后,给到了一线职员,每个人上调2级。
3、稳定预期。
以前的历任厂长都怕得罪人,所以大伙干好干坏一个样,胡季强上来可不管那个,直接放出狠话,干好了,年底还有奖金,不干活想都别想。
三招过后,工厂悄悄发生变化。
半年将来,车间里已经见不到打麻将聊天的,厂区出现了久违的车水马龙景象。
解决了内部管理,此后,胡季强集中精力开发新品。
1985年秋季,他召开了中年轻人业务骨干座谈会,一个车间主任建议从花粉中提取有效成分,做成护肝保健品,全国患有肝炎的人在成倍增加。
胡季强听进来了。
仅仅过了2个月,一款具备养肝护肝的保健品就问世了,并在兰溪一炮打响,当年就有50万进账,第二年销售收入扩大到300多万,一举解决了职员的温饱问题。
不过,胡季强非常了解,保健品只不过权宜之计,随时可能被药物取代。
有职员建议公司发力治疗肝炎的药品,或者做心脑血管的药品。
那些商品确实热点,胡季强也考虑过,但当时的云山制药厂要设施没设施,要资金没资金,根本角逐不过大厂。
这时,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站了出来,为何不生产治疗前列腺的药品?他以自己爸爸为例,提到由于前列腺肥大而痛苦30多年,而市面上根本见不到有效治疗的药物,海外的贵得不靠谱!治疗前列腺?胡季强双眼一亮。
一方面,国内少说也有3000万男士病人饱受前列腺肥大等折磨,其次,本草纲目中提到,油菜花的花粉对治疗男士前列腺效果显著,而金华一到春季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。
于是,胡季强决定剑走偏锋。
此后,技术团队折腾搞了一年半,最后总算搞出了原型药,可临床一实验,药效却很低。
什么问题?商品处方没错,工艺步骤也没错,难道是原材料出了问题?仔细一剖析,胡季强恍然大悟。
原来,浙江的油菜花是多,但日照时间短,榨油可以,做药引子就不可以了,有效成分大优惠扣。
于是,胡季强去了西北,他在坐落于33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,发现了门源油菜花,日照时间是中国大陆的2倍以上,而且绿色无污染。
就如此,世界上首个以油菜花为材料的植物药前列康诞生了,一举填补了国内前列腺药品的市场空白。
1988年五一,浙江卫生厅,杭州卫生句和浙江医药总公司联合召开了前列康鉴别会,三十多位前列腺专家齐聚杭州,最后的结论非常振奋人心,药物安全、有效、新颖。
专家前脚刚走,后脚医药代表就到了,全国几千万男士病人就等着这一天呢。
果然,半年过后,仅靠品牌推广,前列康就成了江浙区域的抢手货。
1989年,胡季强将云山制药厂改组为康恩贝,并向全国发起强势攻击。
在途径上,胡季强一口气招募了400名商家。
不过,商家都是老油子,他们心里有杆秤,哪个给的推广账户返点多做哪个家的,哪个家有名做哪个家的。
是啊,人家非常现实,当时没几个百姓了解前列康的。
于是,胡季强咬紧牙关,拿出5000多万找到了各大卫视台。
从此,天天7点半新闻联播一过,全国各大卫视随处可见,前列腺要健康,就找前列康!各省的交通广播,胡季强更是没放过,20多个城市的交通广播,穿插的都是前列康的广告。
到了1991年,靠着电视、报纸、广播强大的攻势,前列康一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个多亿。
不过,打铁需要自己硬,要想做强,就需要自己足有造血能力。
所以1992年将来,借着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,胡季强决定步子迈大一点,自建销售队伍,打进各大药店。
正常的步伐是一个城市一支队伍,胡季强却玩狠的,一个城市放2个团队窝里斗,什么团队营业额做得好,地盘就归哪个。
哪个会跟钱过不去?结果60多支队伍在30多个城市拼得热火朝天。
当然,最后受益的自然是工厂,1992年底,前列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全国各大药店。
但问题非常快就来了,商家当起了甩手掌柜,让大家做鸡肋,没门!几个大的商家第一站了出来,对胡季强的电话爱答不理,或者断断续续拿货,一次就象征性进个3、五箱。
愈加恐怖的是,重庆方面还出现了盗版前列康,而且10块的价格居然卖到了15块,比正牌的还贵5元。
一看有利可图,一些商家就打起了小算盘,真品前列康里面混杂着冒牌的,真真伪假,让买家非常难分了解。
当然,假的真不了,买家一吃就露了陷。
但,正牌的前列康就惨了,买家搞不清真伪,哪儿还敢买。
于是,不少药店果断把前列康摆在门可罗雀的角落。
结果1993年全年,前列康销售量下滑了60%。
胡季强再也坐不住了,他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权益,好在正义就是正义,没过多长时间法院就勒令重庆那家企业停止生产。
为挽回市场,胡季强果断使出了3招。
第一招,让利商家1994年3月,胡季强召开商家大会,当即给400多名商家的推广账户返点提升3个点。
其实,不少商家要的就是公司一个态度,这样一来,当即就解决了4000多万的订货合同。
第二招,商品调查,摸清消费心理和购买心理合同是签了,但药品的销售量却一直没大的起色,甚至徘徊不前。
什么问题?不久,广州团队发来了调查报告,原来不少人宁肯找各种土办法治疗,就是不去医院,不是怕多烧钱,而是难于启齿。
于是,胡季强决定加强启蒙教育,他让公关部拍了一系列教育短片,先看片,再试吃。
赔了钱如何解决?胡季强自然心里有数,吃着症状缓解,自然还会到药店购买。
第三招,开通热线服务售前非常重要,售后更要紧。
对于用过药的病人,胡季强需要客服7*24小时待命,随时为顾客解答疑惑,并拓展按期回访规范,知道病人疗效。
有了新朋友,不忘老友。
正是靠着客服热线电话,为胡季强短期积攒了几百万忠实的顾客。
1997年,巴西传来喜讯,前列康获得了药品展会金奖,10多家媒体开始对前列康进行不间断的报道。
一年后的1998年,前列康更是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认证,第一批空运出口的12箱前列康在芝加哥口岸顺利通关。
美国市场一开头,日本、德国相继开放。
这一年,前列康的销售突破1个亿。
2004年4月,康恩贝登陆上交所,胡季强的身价也暴涨到12亿。
据不完全统计,前列康诞生的30年中,销售量超越了4亿瓶。
此后,胡季强再接再厉,相继研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的天保宁,治疗肠炎的肠炎宁等50多个品牌。
胡季强采取的方案就是,先将一个品牌做成行业内的老大,然后再去推另一个品牌。
现在,胡季强手里光过亿销售量的药品就不下10个。
2011年,胡季强向大健康迈进,他在云南打造了种植基地,银杏种植提取,除虫菊种植,微藻养殖.....现在,康恩贝一年的销售规模突破110亿。
在胡季强的字典里,企业的 企字上面是一个人,下面是一个止,假如把人去掉了,企业就停止了,这可能就是胡总成功的秘诀吧!